作者:苏州吴州中西结合医院 | 点击: | 更新日期:2023-06-23
分泌性中耳炎,也称为分泌性中耳病,是一种与中耳腔内黏液分泌增多和阻塞有关的疾病。该疾病在所有年龄段都可发生,且以儿童为主,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常见。在许多情况下,这种疾病会自行治好,但有时候也需要接受一些治疗。
分泌性中耳炎通常是由于鼓膜后的咽鼓管受阻,导致黏液在中耳腔内积聚所引起的。咽鼓管是一个连接喉咙和中耳的通道,具有平衡空气压平衡和清理中耳腔内积聚物质的功能。当这个通道受到阻塞或不完全打开时,中耳腔内的气压就会下降,容易导致黏液积聚。
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包括听力下降,耳鸣,嗡嗡声,头晕,耳部不适,压力感和乏力等。在部分患者中,疾病可导致感染,如中耳炎和炎性后鼻孔分泌物等。在严重情况下,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会导致听力减退、语言和行为发育迟缓等后遗症。
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通常采用保守性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。保守性治疗包括服用抗生素和使用脱敏剂等,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控制病情并减轻疼痛和不适感。手术治疗包括扩张咽鼓管、切除腺样体组织、鼓膜切开术等。手术治疗对儿童而言需要谨慎进行,因为儿童鼓膜较薄,手术可能会造成不好后果。因此,医生一般会采用保守性治疗,只有在病情多次复发或非保守性治疗无效后才会考虑手术治疗。
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,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。在治疗期间,应注意保持耳部的清洁和干燥,避免使用棉花棒或其他禁忌物品。此外,定期向医生报告病情,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,以获得更好的。